导言
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、投资最多、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,它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,包括: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;世界上最大的钢结构桥梁以及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等等。港珠澳大桥施工难度大,技术含量高,设计也非常有特色,中国结造型的桥塔独具匠心,展现中国制造的底蕴和风采。
本次分享会以“浅谈世界最长跨海大桥-港珠澳大桥”为主题,主讲人预结算部林淦秋通过具体数据和图表,向大家分享相关知识。
1.港珠澳大桥介绍
大桥全长55公里,包括22.9公里主体桥梁、4个人工岛和6.7公里的世界最长最深的海底沉管隧道。大桥的设计抗8级地震和16级台风,使用寿命长达120年,工程总投资约1200亿人民币。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里程最长、投资最多、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。
大桥主体工程由粤、港、澳三方政府共同组建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负责建设、运营、管理和维护,三地口岸及连接线由各自政府分别建设和运营。主体工程实行桥、岛、隧组合,总长约29.6公里,穿越伶仃航道和铜鼓西航道段约6.7公里为隧道,东、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(蓝海豚岛和白海豚岛),犹如“伶仃双贝”熠熠生辉;其余路段约22.9公里为桥梁,分别设有寓意三地同心的“中国结”青州桥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“海豚塔”江海桥,以及扬帆起航的“风帆塔”九洲桥三座通航斜拉桥。
2.港珠澳大桥的建设
1983年,香港富商胡应湘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伶仃洋大桥。
1989年,珠海市政府首次公布伶仃洋大桥计划。
1992年,根据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制定,沿海高速公路衔接伶仃洋大桥。
1998年,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伶仃洋跨海大桥工程项目。
1999年至2002年期间,伶仃洋大桥工程项目搁置。
2003年,伶仃洋大桥项目被港珠澳大桥项目取代。
2004年,港珠澳大桥前期协调小组成立,全面启动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。
2005年,港珠澳大桥确定采用Y型线路,大桥连接香港、珠海和澳门三地。
2006年,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完成环评。
2007年,港珠澳大桥三地落点位置确定,分别为香港大屿山石散石湾、澳门明珠点和珠海拱北。
2008年,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评审。
2009年,中国国务院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。
2013年5月7日,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在水下对接人工岛端口;同年6月21日,港珠澳大桥首个整体埋置式墩台成功安装;同年12月3日,港珠澳大桥首片组合梁架设成功,桥梁施工由下部结构转向上部结构进行2014年1月19日,港珠澳大桥深海区首跨钢箱梁架设成功;同年8月19日,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第12节海底隧道沉管安装成功,工程建设推进至隧道最深处,已建隧道总长度超过2000米。
2018年10月23日,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,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。
3.港珠澳大桥的重大意义
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,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“脊梁”,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“任督二脉”,从而促进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。
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,极大缩短香港、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;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,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“珠穆朗玛峰”,被英媒《卫报》称为“现代世界七大奇迹”之一;不仅代表中国桥梁先进水平,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。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、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,是“一国两制”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。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: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、同心桥、自信桥、复兴桥。大桥建成通车,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,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,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!听讲过程中,同事们不由得涌起一阵自豪之情,感慨大国工匠勤劳智慧的伟力。
# 结束语
通过本次分享会,大家对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和意义有了更多的了解。今后,广东洪实公司也会继续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,为全体员工搭建沟通交流、展示自我的平台,让员工不断总结,提升素养,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,促进全体员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中共同交流,共同进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