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下工程变形缝“十缝九漏”,隧道“十缝十漏”,概因土建施工野蛮粗糙,造成混凝土变形缝完成后,极不规则,且缝宽比设计值通常要大数倍,导致无论是传统的中置式、外置式、可拆卸式止水带还是引进的“阿拉丁”、“飞马度”,都有很高的渗漏率。因为这些靠物理挤压原理设计的止水装置缝宽不应超过40 mm,更要求缝的平直及宽窄一致。为减少不规则缝的影响,曾引入一种化学密封的粘胶锚式止水带,依赖特种耐水高强粘合剂,效果较好。但其工法,仍过分依赖现场工人的素质,包括管理水平(现场条件、工期)。针对此种情况,研究了嵌锚式工法,使现场工艺得到极大改进,效率高,质量好。其存在问题是:静水压较高时,需要辅助装置分担承压。
密封
嵌锚式密封止水构造参见图1之①②节点。变形缝宽50~70 mm。其工法示意参见图2。
图1 地下变形缝“封压分合”构造
(嵌锚止水·骑缝压盖)
图2 地下嵌锚式止水工法示意
新工艺简述如下:直接在混凝土缝两侧开槽、钻孔、清屑、注胶、嵌入耐候PVC卷材、下胶塞固定、缝处填塞PE泡沫条,随即满铺0.5 mm厚聚乙烯丙纶隔离,预制混凝土板保护,达强后安装压盖。
新材料简述如下:特种环氧粘合剂,可在潮湿基面上施工,耐水、耐老化、耐蚀、无毒。粘接强度不小于10 N/mm;180°剥离强度不小于4 N/mm。
压盖
骑缝压盖由100 mm×40 mm×4 mm热镀锌钢方通组成,每段长500 mm。每段中部焊接簸状锚件,100 mm×40 mm×4.5 mm,所有接触部位双面满焊,焊缝h≥8 mm。
锚件距外缘45 mm处开Φ16.5~26 mm偏内之长孔,以缝中线为基准,逐段拼摆就位,标记锚孔中心点,移开,钻孔,满宽通长空铺3×0.7 mm厚聚乙烯丙纶滑动层,滑动层之下设2.0 mm厚PVC缓冲层。
锚栓应选高科技柱锥式敲击重荷锚栓,Φ16 mm×50 mm(自带内螺纹螺栓),粗制6 mm厚大垫圈:d16.5,D约45 mm。垫圈之下局部Φ60 mm范围内可加设2 mm厚PVC。该锚栓可无膨胀力安装,故可在最小边距下,保证高度的安全性。其抗拔力取决于钢的承载力,可达20 kN。
压盖应分段安装。视需要,可采用外扣槽钢,对拉螺栓加强。也可在段与段之间打入套筒联接:铝方通套筒约92 mm×32 mm×3 mm,长100 mm。必要时,钢方通上壁可设置定位螺钉。
当顶板、侧壁变形缝用于外防治理时,压盖应移至室内。嵌锚止水带与主防水应形成连续密封防水:当主防水层为PVC时,可采用热熔、粘贴;与其他材质的主防水层连接时,可采用丁基橡胶宽带,也可采用手刷非固化橡胶沥青粘贴。
护盖
地坪缝处应作护盖。平顶和侧壁则可不设。
护盖平时应安装牢靠,维修时方便移除。
护盖可以用木板制作。分段、等宽,每段下设加劲肋板三处。
护盖也可设计为铝合金,分段、等宽,每段下设铝合金肋板两处,肋板由铝方通制作。
治理
嵌锚式止水带构造技术不仅适用于极不规则的宽缝构造设计,也适用于底板内侧需承受高静水压的变形缝治理。当顶板、侧壁变形缝用于外防治理时,压盖应移至室内。嵌锚止水带与主防水应形成连续密封防水:当主防水层为PVC时,可采用热熔、粘贴;与其他材质的主防水层连接时,可采用丁基橡胶宽带,也可采用手刷非固化橡胶沥青粘贴。分段设计的钢压盖系统,适应变形,装拆便捷,维修无破坏性。
在嵌锚式止水构造系统的基础上,增设承更高水压的压盖装置,扩大了嵌锚式止水技术的应用范围。该压盖装置由于对土建粗糙施工不敏感,与主防水层密封连接方便,也可与粘锚式止水系统整合,无论内装还是外装,全程均可干作业,从容安装,防水可靠,维护维修简便。